展现本省责任!山东经济总量五年实现“三级跳
2025-10-25 10:02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4日10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五年来,山东始终坚定承担经济大省“带头”责任,致力于打造北方地区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实现综合实力新跨越。从经济一体化来看,10万亿水平即将达到。我们以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稳增长、促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组合拳”。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从2020年的7.4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86万亿元,全国占比从7.19%上升到7.31%。在国民经济版图上的发展地位将不断提升。预计连续五年突破万亿三级成绩,经济总量将增加近3万亿元,相当于去年济南、青岛经济规模之和。从人均水平看,主要指标实现稳步提升。全省人均GDP从2020年的7.34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9.7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3缩小到2.14。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8岁提高到11.44岁,平均寿命从79.1岁提高到80.5岁,四年增加1.4岁。总体而言,规划目标即将实现。 “十四五”前四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比计划目标高0.6个百分点。 “十四五”确定的21项主要指标中,8项指标提前完成,13项指标符合预期。 “十四五”各项任务即将圆满完成。五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生产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结出丰硕成果。高水平现代化省份建设加快推进。从研发平台来看,我国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已经建成并实现规范运行。两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布局。数量新建工程几乎占全国的1/7。这些都是历史性的成就。从创新活力来看,全国共有222家企业技术水平居全国第一。企业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总额的88.4%,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针对科技成果,省级每年安排140亿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抓原创、“卡”核心技术。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12英寸碳化硅衬底成为全球首发,世界最强固体火箭“重力一号”成功发射,潍柴柴油机热效率四次刷新世界最高纪录。这一系列的“第一”“首发”“最强”“最高”展现了山东创新科技的顽强力量科学。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深入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20年的45.1%提高到上半年的55.2%。产业升级。升级趋势明显。亮点不少,比如山东拥有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35个制造业冠军,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又如,玉龙岛高端石化、日照优质钢铁基地、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竣工。东方航天港从无到有,累计支持了20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将130颗卫星送入太空。重要的是,数字赋能取得了惊人的成果。集成电路构成整个工业C海因布局。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居全国第一。预计今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绿色能源低碳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着。 “十四五”以来,加快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山东北方风光储运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4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3.4%,比2020年增长22.6%。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将达到21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6000万吨煤炭。目前,全省每3度电中有1度电是清洁能源能量。可以说,山东能源发展已进入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最具活力的“黄金时代”。在此带动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惊人成效。四年来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5%。山东省能源消费增长3.9%,得益于6.1%的经济增长。五年来,山东深入实施重点战略,不断强化区域特色和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治黄基本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方面,“四水四保”全面落实。去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浴缸消费量比2020年下降21.3%,完成了今年的规划目标f 时间表。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九年保持Ⅱ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污染物减排主要任务提前完成。连续五年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济南、青岛都市圈已获批建设。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增加到3个,占全国的1/9。市、县地区全面落实。全国13个区市进入百强。 28个县GDP突破千亿元。区域发展更加协调d 平衡。齐鲁有更好的乡村振兴范例。坚定承担农业大省责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济麦”、“齐黄”、“登海”等农作物品种屡创高产纪录。全国人民的饭碗里盛满了更多的“山东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超过1.1万家,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全国领先。同时,我们还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振兴领域2070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现代海洋经济高地建设加快推进。山东治海强海不断取得新进展。海洋总产值从2020年的1.3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6.6%提高到17.1%。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经济发展亮点不少。例如,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船“国新一号”和我国最新一代综合航空动力安装船已投入运营。自主研发的蓝鲸一号、蓝鲸二号钻井平台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又如世界海洋港口群建设加快。货物吨沿海港口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预计将达到21亿吨,比2020年增长24%。五年来,山东持续用好改革开放“首要方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有效激发和加快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突破。我们始终保持勇于开拓、改革创新的精神,国资国资、财税金融、开发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把事情做好”,引领全国“无证省”发展。全省政务服务在线到位率达到90%以上,实现g“一网搞全省”。这些活动使商业实体更加活跃。全省有52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71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10家,较2020年底增长33%;激励我们的是,通过大力弘扬“四破四立”理念,创新发展“十大关键机制”,抓好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将更加美好,机制将更加充满活力。私营经济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34%,私营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440万个。外部世界的开放空间不断扩大。因为“十四五”,开放领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因素明显增加,但结果却达到了eved 比预期的要好。比如,我们深入开展“好山东·鲁贸全球”等系列活动。 2024年,全省进出口规模将达到3.38万亿元,是2020年的1.5倍以上,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5.5%,外贸继续平稳运行。例如,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济南至青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获批。累计开行列车超过14000列,国际运营航线增至57条。又如跨国公司领袖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影响力将持续提升,共吸引236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投资946个项目。选择山东、创业齐鲁日益成为共识。五年来,山东全心全意改善民生。 “幸福量”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共享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急的问题。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推出20个重大民生工程。到2024年,人民经济支出年均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市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20万人。社会保障更加宽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跨省跨系统转移继续实施;援助和安全九类困难群众标准连续三年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底线更加宽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教育均等化,我省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农村教育振兴试点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被确定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省。努力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全省其他地区医疗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9个国家和地区医疗中心加快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就近提供优质高效的“国家级”诊疗服务。努力让养老服务更加普惠。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达到76.4%,超出规划目标16.4个百分点。每千人婴幼儿保育中心达到4.5个,比“十三五”末增加3.9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数量达到13个,位居全国第一。努力培育齐鲁文化沃土。创新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建设。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同时实施“齐鲁文学高峰计划”深入推进,《我们的江山》《万物》等一批优质“鲁剧”在圈内热播。作品荣获全国文明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村村好戏”、“青河聚会”等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闪电新闻记者王雨馨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