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黄河之滨,化工园区定义循环经济新故事

2025-10-22 10:09

圣泉集团厂区通过管道与园区企业相连,变废为宝。 。 “这里流过的东西曾经是负担,但现在却是宝藏。”站在厂区高空,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部总经理柴雷指着一条通向光大水务的管道。这个园区的改造是山东省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2021年的一场企业间交流,点燃了绿色转型的火花。 “当时,光大水务技术人员提到,需要采购乙酸钠和葡萄糖作为生物质碳源。”柴雷想:“为什么要加葡萄糖呢?”对方解释说,它可以促进污水中含氮物质的消化和破坏,达到减排的目的。他是总氮。这让柴雷眼睛一亮。圣泉集团在木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由各种单糖、小分子醇和部分有机酸组成的废母液。这与光大水务所需的原材料类似。 “如果通过技术调整,能够使废旧物资达到工业原料标准,岂不是一石二鸟?”圣泉集团环保研究院经过反复调试和不断改进,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脱氮速度快、污泥产生量低的新型资源化生物质炭,废母液利用率从60%提高到85%。当调整后的样品送到光大水务进行检测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这种碳源的处理成本比传统碳源低20%。 “真的变了垃圾变废为宝!”污水厂工程师说。尝试变废为宝,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效益。对于圣泉集团来说,不仅解决了母液废弃物处理问题,每年还为公司带来额外收入;对于光大水务来说,污水处理成本大幅降低,环保指标更加稳定达标。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环保必然带来损失”的传统思维 ——当技术成为桥梁,废物就能变成真金白银,环保投资成为有附加值的投资。在传统化工企业中,环保部往往被认为是纯粹的投入部门。在圣泉集团,环保部门成功转型为创收部门。污染严重、消费严重,如何应对?化工行业如何平衡环保与经济效益? “我们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都是几千万,我想把这些废物转化成产品来出售。”柴雷说道。这种思想转变是繁荣经济的主要内容。创新技术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圣泉集团的勘探不仅仅是碳资源的转化。公司围绕如何将废水、废气转化为可用资源,成功研发了酚类废弃物、造纸酒精生产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并取得了危险废物利用资质。这一战略转变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环保压力,还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如果说圣泉集团的尝试是单点突破,那么刁镇化工园区则将这个单点升级为系统循环——推进产业链,构建资源交换网络,变废为宝,从偶然事件到必然结果。园区的循环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互补思想:将一家企业的废弃物与另一家企业的需求精准匹配,形成“上游副产品=下游原材料”的闭环。随着供暖季的临近,这一逻辑的价值就显得尤为明显。园区河海新能源公司通过收集明泉集团等企业工业废弃物,为济南东部近3000万平方米面积提供清洁供暖。一条直径1.5米、长22.5公里的管道将这些原本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热输送到千家万户。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工业垃圾处理问题,也为城市供热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萨我的“资源交换”在园区随处可见:明泉集团与山东金控日月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生产中产生的氢气不需要储存和运输,直接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一公里外的圣泉集团,成为主要原料;圣泉集团的木糖渣被奥利公司收购,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园区企业通过上下游原料供应、副产品互换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产业。2024年,刁镇化工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59.3亿元,同比增长8.73%,园区总产值 234.18亿元,同比增长8.75%。从全省看,山东在黄河发展中坚定落实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w河,不知不觉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2024年,“两高”产业产能比重达到能源标杆效率水平突破35%,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绿色发展背景更加独特,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86个、绿色工业园区13个,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数量全国第一。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