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今年,“技师服务技师”成为新职业,但行业面临的“青年人才荒”也不容忽视。今天,我们就从一位1995年出生的老年服务商的故事开始,看看他是如何坚持下来,成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记忆中的“淡定人物”的。镜头中耐心、聪明的年轻人是1997年出生的高级服务人员李庆刚。与传统护理人员不同,他不仅要照顾情绪不稳定的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还要检查老人的记忆力、自理能力,制定专属护理方案,并为同事提供培训。她的同事们称赞她是“全能护理专家”。但谁会我想,七年前刚进公司的时候,他差点就放弃了这份工作。李庆刚工作的记忆护理区全是痴呆症患者,其中不少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记忆的“橡皮擦”让他们慢慢忘记了过去,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北京泰康之家燕园养老院服务人员 李庆刚:以前因为和老人沟通比较亲切、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并没有看不起他们。当我们蹲下来跟长辈说话时,突然长辈们过来打了我们一巴掌。我第一次参加这份工作时只有21岁。被打之后,我感到非常谨慎。我不能继续工作两三周。虽然心情很严肃,但学习高级服务和管理的李庆斯刚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专业。他开始熬夜寻找信息学习痴呆护理知识、观看实用视频、向前辈学习,慢慢摸清了老人的“情感密码”。七年后,老人的过去被他被记住的“记忆”抹去了。北京燕园泰康之家养老服务人员李庆刚:痴呆护理永无止境。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从不安到平静,再从平静到大笑。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能够消除痛苦并使其慢下来,减少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冷漠和痛苦,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如今,李庆刚不仅向同事传授自己的护理经验,还参与痴呆老人护理教材的编写。但她的故事也掩盖了这个行业的无力——她班上的45名毕业生中,目前留在老年护理行业的不到5人。 “年轻人才容易进入职场”“业难留”,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病。 北京泰康之家燕园养老小区经理 董明明:目前我们广园园区有600多位痴呆老人,还有1500左右还在等床位。30个老人配一个主管,对青钢这样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确实很大。我们的空间大概在一百人左右。江苏领先第一名护理职称制度:让95后“留得住、有未来” 李庆刚入行七年,却难掩行业“青年人才荒”。我国护理人员潜在人才需求量超过1000万人,但目前仅有30万多人,如何解决“年轻人不想来、来了就留不住”的问题? t他在全国率先创建老年护理职称制度,用“制度变”让年轻人“留下来、有未来”。在南京银城君怡东方国际康养社区,老人们以有趣的手工课庆祝节日。本次活动的设计者李哲是一位2000后年轻人,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首批本科毕业生之一。今年6月正式加入养老院的李哲,目前轮换运营、居家护理等岗位。他将在大学学到的所有知识运用到了老年疾病管理和老年人康复治疗方面。他还主动简化服务流程,让护理更加规范。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养老行业在初中和高中。李哲: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我的性格适合养老行业。因为我一般比较有耐心,而且我也觉得为我们的长辈服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除了看好养老行业前景外,清晰的职称晋升路径也是吸引李哲的因素之一。作为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的省份,江苏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人有2175万人,占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目前我省养老护理人员有6万多人,还有一定缺口。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待提高。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矛盾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专业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足。为填补青年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空白,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了全国首个老年护理与管理服务本科学院。 2023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创建养老护理职称制度,正式考核养老护理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两年来,共有626人接受了检测。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我们还建立了养老人才补贴制度。取得职业技能认证和老年护理人员职称评定的人员可以领取一定程度的就业补贴。在现行初级、中级、副高级三个级别界定的基础上,深化高级职称的探索和认定。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职称制度,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我们养老服务领域的工作。制度红利已经显现。 202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该专业毕业生100%就业,近一半选择养老行业。李哲的老师全继红是省内第一批老年护理护士之一。他的经历也让年轻人看到了这个职业的价值。银城医养运营管理部副主任 全继红:发现有了这个系统后,我们的社会地位、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浙江:多领域政策政策+待遇提升+智慧赋能 在探索过程中,浙江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政策激励、薪酬提升、智慧赋能”多管齐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一场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桌上保龄球、陆地冰球、足球和篮球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来说都是很有趣的组队活动。本次活动的设计者徐杏春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十年,取得高级护理师证书。今年,她还被评为福利院首批“高级护理专家”。徐杏春,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护士:高级护士证,每月补贴500元。老年护理专家每月补贴300元。接下来,徐杏春还计划获得“养老证”激励他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浙江鼓励养老服务人才,建立了专门的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补贴制度。到2024年,浙江省累计发放与职业等级证书挂钩的岗位补贴超过3600万元。浙江每万名老人就有持证护理人员,从2020年的16人增加到今年的25人。但即便如此,“强度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依然是出了名的。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现有老年人1362人,一线护理人员258人。虽然护理人员总数不低,但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高达50岁,且大多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去年,福利院招收了160人,留住的不到30%。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例如,像这样的事情但在服务标准、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重大不足。为了让护理人员“减少痛苦”,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建设了数字孪生养老院。不仅机器人送药,让所有在院老人就医更加方便,还可以订个性化的餐食,满足老人的口味,睡眠监测设备还可以实时感知老人的生命体征。当它们偏离正常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这样护理人员就不必“24小时监视它们”。在西湖区夏令互动智能养老院,抓取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拾取桌子上的物品,降低老人跌倒的风险。机器人还可以帮助老人起身,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央视记者 潘红旭 周佩佩 赵鹏 杨寅g、浙江站) Copyright © 2024-2026 黑料爆料不打烊入口-黑料独家爆料网-吃瓜黑料爆料网站 版权所有